喜欢吃,而又吃出来点名堂,清朝大文人李渔算一个。这个高考落榜生、家庭戏帮帮主,唱戏演出之余,捣鼓了一本《闲情偶寄》,颇有心得地讲述了各种吃的意趣和技巧。世人看了,嘴馋了,就想尽了各种脑筋,吃出了更多花样。徽州深山秀水,自古“食成一体”,兼收并蓄,孕育许多美食传奇。明清徽商生意做到五湖四海,冬笋萌生的时节,在歙县渔梁坝,乘一扁舟,将新鲜挖出的问政山笋在江水里洗净,搁砂锅里,加肥美火腿肉片炭火炖煮,然后舟行一日,黄昏抵达江浙码头,芳香四溢之际,呼朋唤友,就黄酒吃出了徽州的醇厚乡情。
顺着未未堂的大厅门走进去,那暖色的温暖立刻袭面而来,富贵吉祥的中国色调透出精致幽深,曲折含蓄的长廊却又有一派淡定自若,间或悠然自得。一楼大厅左手是整幅水幕墙,寓意似水流年;右手是钢丝随意编制成的四副屏风,形似流水,名称叫“水木年华” ,可以使人感觉时光的滞留。大厅的地面是彩色水磨石。这种装璜工艺使人一下子有时光倒流的感慨。据说光装修这个地面,画了图纸,费了好大的劲找到工人,然后更费劲地一点一点施工,终于呈现一种往日的氛围。时光匆匆如流水,走到这里,踏上水磨石地面,也许你会感到一种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挽留吧。“以食为天”的人围坐起来,举手投足,畅意感受的,此刻一定也就是大戏剧家李渔所憧憬的快活美食。
“食”是愉悦的,做菜也是一个创作的过程。对一切创意的东西保持敬意,像传统的徽菜食谱,只要在合适的地方重新使用,并加以演化深入,就能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和意义,这就是美食餐饮的哲学。餐馆的创新理念,菜色的摆设,诸多细节的统筹,甚至餐桌上的餐具、墙上的装饰小画,那些老旧的过往城市记忆,“未未堂”合作者们都仔细斟酌,亲自设计和挑选。独有的创新能力,富有视觉美感的现代气息,这也向每个进入“未未堂”的人传达了对饮食文化,或者说来到徽州,对海纳百川、兼容并蓄的新黄山文化的特别敬意。